top of page
%2525E9%25259B%2525BB%2525E5%2525AD%2525

生物新知報報

1111.jpg

對焦自然真善美

「我心裡一直有個念頭:這個世界很美,我想要表達這份情感。」知名物理學家費曼在學習作畫時,說出他對自然之美的想望。然而,這句話也是科學攝影者、乃至科學人的心情寫照:「我對科學有興趣,只因為這樣可以更了解世界。」他們揭露身旁有趣的事物,跋山涉水追尋驚奇瞬間,拍攝了五色鳥與蟬的互動、植物中隱藏的數列等美不勝收的自然畫作...  more...

                               無界鏡相特展

2222.jpg

保育臺灣海域的鯨豚!
中華鯨豚協會曾鉦琮專訪

1994 年1月12日,一隻在宜蘭大溪漁港擱淺的偽虎鯨,開啟了臺灣長達26年的擱淺鯨豚救援歷史,也成了中華鯨豚協會成立的契機。當時任職於臺灣大學動物系的周蓮香教授,帶著六人調查小組前去調查、解剖、採樣,事後周蓮香有感於國內當時缺乏鯨豚擱淺救援的經驗,希望能建構一個長期穩定的體系作為專責單位。因此從1997年開始在中華民國自然保育協會之下推動成立鯨豚小組... 

​                                                more...

3333.jpg

科學理性的蒙面效應

近一年多來,傳播擴散的新冠疫情讓科學再次成為討論的焦點,面對其實無可避免、科學方法也還不能全然弄清感染源頭與途徑情況下,多的是各持己見的指責,對於罹病者,有的是趕盡殺絕的指責,少有體恤同情,近時許多研究也顯示,疫情流行引致的嚴峻社會隔離與社交距離處置,已帶來各種心理層面問題,造成特別是青少年或弱勢族群自殺率的明顯增加... 

​                                                more...

​研習鬥陣來

​研習回顧

螢幕擷取畫面 (176).png

8/19、9/9

外來入侵種與野生動物調查

流浪貓犬對於世界及台灣的原生生物帶來什麼災難?顏教授除了分享入侵種的經典案例外,更分享自己在陽明山所進行的流浪犬研究。此外,課程中安排線上實作,讓老師們一同操作R STUDIO進行研究數據的分析。在互動回饋中,大家還一起延伸討論前一陣子,陽明山牛群群體暴斃的事件。

螢幕擷取畫面 (49).png

8/20、9/2

公民科學與生態研究

高中生也可以對科學有貢獻嗎?黃教授梳理公民科學的發展脈絡,更提供豐富的公民科學教學資源,開啟高中端發展公民科學相關教學活動的契機。另外,黃教授也提醒對研究有興趣的高中生,除了實驗研究外,還可以嘗試運用後設研究的觀點,活用公民科學資料庫的數據進行自主學習。

螢幕擷取畫面 (64).png

8/20、9/2

蕨類物候學

隨處可見的蕨類,如何發展實作課程呢?郭教授分享了實驗室正在進行的物候學調查,除了介紹 物候學的概念與重要性外,也連結到公民科學在這一類長期調查中可能提供的協助。跟著教授的研究,老師們也能一窺蕨類生態調查的研究歷程與方法,相信在實作課程設計及自主學習的引導上,都能夠提供很好的靈感。

2.jpg

人類世的永續海洋 產業篇

永續漁業的迷思

110.08.26

生物學科中心邀請到湧升海洋創辦人、同時也是責任漁業指標 RFI(Responsible Fishery Index)創辦人徐承堉先生來演講,提及生活中關於永續海洋的各種迷思,及海洋資源得天獨厚的台灣,漁業管理上尚有許多不足,從產品產銷履歷、養殖管理到檢驗規範皆待建立更完善的制度規則。永續漁業的教育需要從認識海鮮、認識海洋資源、認識漁業,進而參與台灣海洋漁業資源管理的問題,而海洋漁業資源是公共財,目前漁業法規主要由政府和漁民討論制定,未來應該由所有利害關係人(全體國民)共同參與。

未命名-1.jpg

110.08.28

人類世的永續海洋 生態篇

逛市場學海洋生態

講座由小時候家中開海產店的廖運志教授演講,廖教授以愛吃魚也要懂吃魚的角度,講解了許多實用知識,從基本的魚種辨識、捕撈產地,並分析講授各類漁法,介紹背後消費者看不到的部分:混獲、棄獲造成的浪費,哪些魚類應斟酌食用,讓大家在吃魚的同時,意識到此漁業背後的問題,並能夠知道關心食物來源、依照食物倫理去選擇購買,才能夠永續食魚。教授更提供詳盡的圖文簡報和分享各國海鮮選擇指南,給與會老師做教學使用,深入淺出的內容讓老師們能夠輕鬆運用在高中課程當中。

研習預報

自然領域及數學科「媒體識讀教學工作坊」

報名及詳細資訊:click here!

科學媒體識讀與寫作
 

時間:10月21日(四) 13:30-17:00
地點:臺中一中
講者:施奇廷教授

   東海大學應用物理學系

我們活在多元平行宇宙-真實世界與媒體世界

時間:12月08日(三) 13:30-15:00地點:建國中學
講者:林福岳教授

   中國文化大學大眾傳播學系

在素養導向課程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新聞判讀力

時間:11月13日(六) 13:00-16:40 
地點:高雄女中
講者:黃俊儒教授

   國立中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不要掉入媒體訊息的陷阱裡-如何設計一堂媒體素養的數學課

時間:12月08日(三) 15:10-17:00地點:建國中學

講者:王聖淵主任

   臺北市立陽明高級中學

科學傳播與媒體識讀分享
 

時間:12月02日(四) 13:30-17:00
地點:花蓮高中
講者:李暉教授

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  

新聞中的科學
 

時間:12月14日(二) 13:00-17:00 
地點:中山女高
講者:鄭宇君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

媒體識讀延伸閱讀

4444.jpg

科學新聞難道不能好吃
好玩又有營養嗎?

5555.jpg

正確判讀科學新聞
享受閱讀科學樂趣

1111.jpg

新聞、謊言、假影片

2016 年 6月,The Science Post 刊登了一篇標題為〈研究指出:70% 的 Facebook 用戶在看科學報導時,只看標題就留言評論〉,光是標題就已經令內容生產者們難過得心碎,更諷刺的是:這篇文章的內文其實是內容產生器捏造的假內容,而它卻居然有超過五萬次的分享;《泛科學》在 2015年的愚人節時,於 Facebook 上分享了一篇玩笑的科學報導〈治痔瘡,請把衛生紙對折兩次!〉,本篇文章在當時就有在內文中非常明顯地標註這是愚人節的玩笑;但觀看讀者的反應後卻意外地發現,相信這是真的科學研究的也不在少數...  

                      more...

在科技社會中,只要打開報紙、網路、電視,總會充斥著許多我們有點懂又不會太懂的科技詞彙,例如「奈米」、「DNA」、「肉毒桿菌」、「脈衝光」⋯⋯等,學校中可能有提過,但未必深入解析的東西。如果再看看某些科技發展所引發的爭議,例如「石化廠蓋不蓋?」、「複製科技好不好?」、「基改食品吃不吃?」⋯⋯等,也似乎是在學校的科學教育中提過,但是大家卻似懂非懂的問題... 

                                         more...

2018 年 4月,網路上出現一段美國前任總統歐巴馬的新影片,背景裡有美國的國旗與總統旗,看起來就像他以前的諸多談話影片。穿著平整的白襯衫與深色西裝,歐巴馬面對攝影機,伸出雙手來強調自己說的話:「川普總統是不折不扣的笨蛋。」沒有露出一絲笑容,他繼續說:「嘿,你們知道,我從來不說這些話,至少不會是公開演說,但其他人會。」這時畫面分割成兩半,演員皮爾出現了──這段影片是融合皮爾的模仿與歐巴馬的實際演說而成...

​                                                more...

媒體素養
教育資源網

​請點擊

mlearn.moe.
​      gov.tw

更多研習資訊

平台qrcode.png

生物學科中心資源平臺

​生物學科中心FB粉專

有任何意見或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絡

聯絡信箱: bio@hchs.hc.edu.tw

電話:03-5736666 分機:109 

地址:30068新竹市東區學府路36號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