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525E9%25259B%2525BB%2525E5%2525AD%2525

生物新知報報

1111.jpg

從空氣中分析生物多樣性

20年前,世界各地的生物學家和自然史學家展開了一項志向遠大的計畫:盤點地球上的生物多樣性。他們說,如果不知道到底有什麼生物存在,就無法加以保育。即使是最樂觀的估計,也認為已知的物種只佔全球的1/4,在物種加速滅絕的狀況下,更是前景堪憂。鑑定並描述物種的繁瑣工作,加上有許多研究會搜集生物樣本進行DNA定序,已經緩緩推進了解生物多樣性的計畫。現在,有一種建立世界動物名錄的新方法出現了:從空氣中吸取DNA...

​           more...

2222.jpg

鹿也要被捅鼻子?COVID-19在野生鹿群間的傳播

過去數十年來,科學家一直都會與獵人合作監測鹿群,藉此管理鹿群數量與管控野生動物間的傳染病傳播。近幾個月以來,科學家針對北美的野生白尾鹿(Odocoileus virginianus)進行了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檢測,發現數百隻白尾鹿的檢測結果皆呈現陽性。雖然到目前為止,這些受感染的鹿並沒有出現身體不適的狀況,但牠們會不會將病毒傳染給其他野生動物,或對人類造成威脅?自從COVID-19疫情大流行以來,科學家相當關注野生動物被病毒感染的狀況...

           more...

3333.jpg

成就群體的細胞性黏菌,
如何對付叛徒!

普羅大眾對自然選擇(natural selection)的理解,一般都不脫「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八個字的箴言,彷彿「自私」才是生存的鐵律。然而,放眼大自然生物世界,犧牲自己、成全別人的利他行為,其實相當常見。從微小的螞蟻無私的奉獻女王,到人類犧牲自己為國家作戰,利他行為的例子層出不窮。自然選擇的提出者達爾文知道,他必須為這個現象提出一個合理的解釋,才能說服大眾「自然選擇」是有效的。他說:「自然選擇可以在多個層次上進行,除了不適應環境的個體之外,不適應環境的群體也是天擇淘汰的對象。」...

           more...

​研習鬥陣來

​研習回顧

110 學年度種子教師進階培力

海生館與海共探

111. 4. 8 -  4.10

與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共同主辦的與海共探進階培力,種子教師們排除萬難,來到屏東展開一趟為期三天兩夜的海洋深度之旅。在海生館科教組楊士德專員的規劃之下,首日白天在雙流自然教育中心體驗雙流之戶外教育教案,認識水質指標生物並導入環境保育的議題;夜晚則是生物科及跨科教學工作坊,由四位來自各區域的高中教師述說新課綱後的教學挑戰與心路歷程,分享許多創新的經驗與教法。第二天走訪海生館各館,在士德專業的導覽下,搭配海生館發展之教學資源「與海共探」手冊,深化種子教師對台灣在地海洋認識並結合素養導向之教材教法。入夜後則是墾丁潮間帶生物調查,深入潮間帶尋寶探秘,透過實際尋找、體驗在地生物棲息環境與物種多樣性,加深老師們對海洋的認識與情懷。研習的尾聲在滿豐漁場瞭解定置漁法、瞭解當季捕撈魚種後,回到海生館後場與標本典藏室,瞭解培育、照護場館中各種海洋生物的運作和各種研究,並眼見因人類危害而不得不待在收容區的海龜,深化高中教師對海洋保育的意識。

1652074349078zwWMesPl.jpg

4/22

影視中的科學

由生物學科中心委託中山醫學大學團隊開發之加深加廣多元選修線上課程「醫藥衛生學群:生活中的毒物」,

由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楊建洲、關宇翔兩位教授領導規劃。本次公開授課為大里高中胡智棚老師授課,學習單元為「食用色素與健康」,影片中以各種新聞事件做為例子,深入淺出地介紹各種毒物的特色、作用機轉與中毒後的治療方式,讓學生認識生活環境中各種可能有毒的物質,智棚老師亦提供實驗題材使學生瞭解色素混合及氧化還原反應,以學習單的形式讓學生在觀看影片的過程中一併作答,引導學生專注在影片中的概念,是以多媒體影音輔助教學的良好實例。

1652412313762dUvrXrjF.jpg

4/27

戶外教育觀摩與龜類保育議題探討

研習來到嘉義縣觸口自然教育中心,瞭解觸口的戶外森林課程及水資源課程,探訪南區樹木銀行與觸口龜類保育教育園區,並邀請到嘉義大學許富雄教授主講「龜類的多樣性與台灣地區龜類保育現況及展望」,詳細介紹龜類演化、分類、特徵與習性,並以龜類的危機分析引入保育、教育的重要性,說明保育的目標與現況,及園區收容照養物龜的工作內容,藉由解說與實際參觀,瞭解園區為營造棲地環境與維護龜類健康生長的努力,深感龜類保育、推動的不易,希望透過研習促成高中教師共同努力,培育龜類照養人才,共同推動龜類生態教育活動。

基因改造科技與食農系統 (1200 × 675 像素).png

6/2

基因改造科技與食農系統

此次線上研習與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主婦聯盟消費合作社合辦,邀請到台灣大學農藝學系郭華仁名譽教授主講,針對基因改造的原理說起,到全球關於基改作物、基因編輯的管理規範、基改對環境與生物的影響,我國對基改作物的研發進程及現行對基改食品的法規限制等,經過此次研習,大家心中對於基改作物的疑慮得到一些科學上的論證資料,教授所提供的研習資料亦對高中生物技術應用或多元選修課程有所助益,郭教授在基改技術相關領域深耕多年,希望藉由教授的講解,讓老師們釐清一些針對基改作物似是而非的觀念,在是否支持基改食品的選擇上有更多佐證。

​研習預報

​研習搶先報

ICT融入教學示例成果發表會

時間:111. 6. 17 (五) 09:00–15:30

地點:線上直播

​發表教師:新竹女中 許庭嘉老師

     臺南二中 鄭富中老師

校園螞蟻採集與鑑定

時間:111. 6. 18 (六) 09:10–16:30

地點:彰化師範大學生物學系系館

​講師:彰師大生物學系 林宗岐教授    彰大生物學系 鄭夢慈教授

植物生態與生理

時間:111. 6. 23 (四) 09:00–16:30

地點: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二館

講師:清華大學楊樹森教授、荒野保護協會劉月梅理事長、沈競辰老師

更多研習資訊

平台qrcode.png

生物學科中心資源平臺

​生物學科中心FB粉專

有任何意見或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絡

聯絡信箱: bio@hchs.hc.edu.tw

電話:03-5736666 分機:109 

地址:30068新竹市東區學府路36號 

bottom of page